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2:30(日内瓦当地时间1月30日周四下午7:30)左右,美西时间2020年1月30日中午11点30左右,世卫组织总干事世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瑞士宣布武汉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众卫生事件。”至此,距离上次世卫组织召开突发委员会会议,决定不宣布武汉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众卫生事件”过去了整整一周。
据悉,在某种疫情被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WHO总干事和各成员国需要根据委员会的建议,采取行动应对危机。根据2005年的《国际卫生条例》,各成员国均负有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出迅速反应的法律责任。
在这之后,WHO总干事有权力向其他国家发布建议,例如敦促它们不要在疫情爆发时关闭边界,不要对疫情爆发国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其他国家实施这些限制,就形同实际意义上的经济制裁,这可能会使疫情爆发国隐瞒疫情的真实情况,对于疫情的全球应对非常不利。
另外,宣布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有利于出现疫情的国家获得外部帮助,例如筹集外界援助资金等。
2009年以来,WHO共宣布了五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2015-16年的“寨卡”疫情以及2018年开始的刚果(金)埃博拉疫情(于2019年7月宣布)。
中国以往并没有出现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上一次引起国际关注的SARS疫情爆发于2002年11月,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
一旦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会提醒各国必须开始考虑如何加强防控、提前准备应急措施、准备病例隔离等事宜。同时也相当于向世界各国发出一个明显的信号: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应对行动,疫情将无法被妥善控制。各国政府还应评估采取重要社会干预的必要性,例如关闭学校或取消大型集会,甚至对特定地区实施旅行禁令等。
据悉,世卫组织做出这一决定之前,已派出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博士前往中国北京进行调研,会见政府官员和医学专家,了解最新的发展情况,并加强与中国应对冠状病毒方面的合作,之后谭德塞回到世卫组织位于瑞士的总部,商讨决定。
周三也就是今天早上,谭德塞在世卫组织日内瓦总部对记者说:“病例持续增加和中国境外人传人的证据当然令人深感关注。”在这之前一天,他访问了北京。他说:“虽然中国境外的数字相对较少,但存在更大规模爆发的潜在可能性。”
谭德塞说,在这个呼吸系统病毒引起的6065起确诊病例中,有99%在中国,其它15个国家有68起。在132起死亡病例中,所有都发生在中国大陆。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数字目前已经超过了2002年-2003年萨斯疫情的病例。萨斯在全世界造成800人死亡。
谭德塞赞扬了北京的应对措施。他表示:“中国在震中遏制疫情的努力一直是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的关键。中国以创纪录的时间鉴定出病原并且立即分享,这导致了诊断工具的迅速开发。”
而就在此前一天,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月27日(周一)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的危险程度为“高”,在中国的危险程度则为“极高”。源自中国武汉的2019-nCoV病毒已造成接近3000人感染、81人死亡。世卫还承认,其在日前发表的报告中,错误评估病毒的全球危险性为“中等”。
世卫此前一天虽然调整该病毒的危险程度,但仍未宣布疫情已形成全球紧急状态。
周一1月27日。美国国务院于提升对中国的旅游建议,将旅游警示提升到第三级别,建议避免所有不必须的对中国的出行计划。 并对疫情严重的湖北省的旅游警示提升到第四级,建议完全不要前往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