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媒体报道,近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团访美方进行第13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最新消息显示,刘鹤在美会见了多位美国政府要员,并将与美国总统川普会面。

不过,在这些仪式性的外交动作背后,外界明显感知到中美贸易战正在给双方造成更严重伤害,两国正在共同滑进“深水区”。

对于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很多人注意到一个微妙的变化。10月8日中国官方披露刘鹤谈判行程之时,没有像往常一样提及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的头衔。这一细节的调整大大降低了外界的期待。《香港经济日报》分析称,刘鹤如果带着这一衔头赴美谈判,意味着他获授权做重大决策,代表谈判很可能有重大进展;相反,没有此头衔则反映本轮谈判可能只是一次实务性磋商,未必有重大成果。

本轮谈判的一个背景是,中美两国都在承受着贸易战的重击。美国经济体和跨国公司早已深受其苦,世界经济论坛近期最新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美国的冠军宝座由新加坡取代,普遍被认为是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中国方面近期出现的一些迹象也显示,该国正遭受贸易战带来的严重伤害。中国2019年GDP增速一季度为6.4%,二季度为6.2%,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中国三季度经济增速在6.1%左右,继续下探中国近30年来最低增速。

就中方而言,尽管近期迹象显示其正在承受贸易战带来的巨大压力,但在原则性问题丶核心利益上作出让步可以肯定是不可能的。中国在历史上经历过比当前更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在涉及原则问题丶核心利益的事项上,鲜有做出让步。如今在贸易战问题上在这些原则问题丶核心利益上对美做出妥协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中美贸易谈判从2018年初至今历经13轮,中间多次不欢而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美方的要求令中方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就在于中国在原则问题丶核心利益上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