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会致癌吗?来自联邦政府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如果在长时间的最高强度辐射下,手机可能导致大鼠患上一种癌症。但专家们也表示,这种情况可能不会发生在人体中。

据NBC报道,手机是否致癌一直是个被激烈争论的话题,为了评估这一风险,“国家毒理学计划”(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对约3000只小鼠和大鼠进行了不同辐射状态下的长期试验,甚至在它们还处于胚胎期就开始接受辐射。

试验取得的最重要的两个结果:长期接受高强度手机辐射的雄性大鼠有较高患神经鞘瘤的风险,这种肿瘤主要发作于心脏周围神经。此外,研究还显示,接触手机信号的大鼠寿命比未暴露在手机信号下的大鼠寿命要短,且前者更容易患上一种炎症性肾病。

现在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两种情况,因为来自手机的辐射类型与来自γ射线或核能辐射有很大的不同。但研究人员强调,人类接触到的手机辐射比试验大鼠要低得多。

在采访中,“国家毒理学计划”负责人丶资深科学家比谢尔(John Buche)表示,“我认为此次报告不比我们先前的更深入,我本人没有因此改变我的手机使用方式,我也没有建议我的孩子改变。”

研究人员随后将向外公布这份最新的研究报告,然后由来自政府外部的专家小组将在3月对此进行讨论。

比谢尔指出,试验中大鼠暴露于射频辐射的水平和持续时间远远超过人们使用手机的最高水平,而且大鼠的全身都处于辐射下,因此,此次研究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出人类使用手机也会发生类似情况。此外,目前没有一项研究清楚地显示小鼠的癌症发病率有所增加,只有大鼠存在这一情况。

对此,美国癌症学会布劳利(Otis Brawley)博士指出,此次报告草案一定会引发很多关注,但实际上不会带来任何改变。而他本人一直认为,到目前为止,手机和癌症之间的关联证据是薄弱的,没有看到因手机引发人们患癌症的较高风险。

比谢尔表示,即使有不良影响,也是非常小的。如果有人对这些大鼠数据存有担心,不妨戴上耳机打电话。如果手机信号会导致癌症,它也充其量只是一个“弱致癌物质”。

来源: 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