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华人资讯网5月3日(记者Grace)本网记者4月份写了《不查收入房屋贷款:低首付低利率背后有“陷阱”》一文后,有部分新移民读者感同身受,陆续留言,向记者披露他们被部分华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忽悠的“血泪史”。本文爆料人阿梅就是其中之一,接受采访时曾数度哽咽,并将其125页的合同发给记者查阅。以下是事情经过:


1.不肯放贷款的银行经纪人

2018年3月,来美不久、身在孕期的年轻女子阿梅看中Chino Hills的一个房子,这是一个由Trumark建筑商开发的Bristol联排新公寓,一栋50多万。因为身份问题还未解决,她无法找BOA、Chase等本地银行贷款,建筑商便给她介绍了他们的合作方某华资银行Sterling Bank & Trust做贷款,首付要求四成。阿梅因此认识了该银行的贷款经纪人Amy。




Amy一开始非常热情,审查了阿梅各种申请资料后,信誓旦旦地说让她放心,贷款一定可以做下来,并开具了银行预批信。

接下来,阿梅和建筑商签署了半年后交房的买房合同,并交了2.1万美金(包括1.7万美金的定金,4000美金的update)。Amy告诉阿梅现在不着急做贷款,等要交房前一个月时再做不迟。

“我英语不好,合同上写的什么也没细看,就签名了,我当时就特别相信建筑商和Amy,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就这样,阿梅签完合同后开始憧憬买房后的生活,怎么软装、怎么布置、怎么给肚子里的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万万没想到,过了四个月,阿梅开始正式申请贷款时,Amy突然说她收入太少,不符合贷款资格,阿梅一听情况有变,很着急,向Amy求情,交房临近,无论如何要帮她申请下来,甚至提出愿意再多给银行支付一成的首付。但Amy依然不同意。

此后,Amy给阿梅悄悄打来电话,说可以帮忙做每月8000多收入的假资料,能把贷款顺利做下来,但是阿梅得再给银行交9000美金的“手续费”。阿梅没答应,她觉得之前Amy明明看了其收入和银行余额才给的预批信,为什么现在又推说她不够格,要这般狮子大开口地“敲诈”?

“当时我刚来不久,也不太懂整个房屋买卖流程,以为既然银行给了我贷款预批信,我就非在这个银行做贷款不可,也不知道发贷款预批信的贷款银行跟最后使用的不一定非要是同一家,所以我整个心思都放在和Amy软磨硬泡上。房屋经纪人也给我介绍了一个华资的贷款机构,但对方的利息高得吓人,我觉得不合算,也就不了了之。”

2. 不肯退定金的建筑商

当阿梅最终发现银行办不下来,就尝试跟建筑商沟通,希望能中止合同,要回定金。

“当时离定金退款截止日期还有一小段时间,但建筑商拒绝了。他们说,因为我不同意贷款,所以不能退定金。我说,‘你们推荐的银行要我做假,我不做,我要用我现在的收入水平来贷款,我增加首付他们都不同意,不贷给我。’建商就只回复‘Sorry, we can not help’。他们明明知道我没有身份,还让我去找Wells Fargo、BOA这类银行办。”

“我周围的朋友们都跟我说,贷款不下来,定金还可以退。我也一直这么认为,我那时候还是中国式思维,觉得别人还能吃了你的钱?结果钱真的没了,我还不敢相信是真的。”

“为这个事情我抑郁很久,憎恨自己的无知,憎恨自己没有力量要回打工挣的钱。被这些机构和贷款经纪人刻意不告知和忽悠的心情是很痛的,经常想起来都食不知味,自己的辛苦钱就这样打了水漂,真的恨自己无知。”



3.不肯做回复的Escrow公司

竹篮打水一场空,令阿梅特别难过生气。但戏剧性的是,过了大半年,阿梅意外发现Escrow给她寄来一封信,说她的定金还在Escrow放着,目前只剩下最后5天的期限了,如果她不能出示正当理由,5天后这笔钱将转给建筑商。

当时,阿梅远在外州,其实只有最后2天的期限了,她根本没想到钱还在Escrow那里,于是心里又燃起一丝希望。可是当时她独自抚养孩子,无法亲自回洛杉矶办理此事,加上自己也没有专业经验,就赶紧委托了外州的一位律师来办理此事。

“这个律师多次发邮件和打电话给Escrow,但Escrow都没有理。律师表示无可奈何。后来,我还亲自回过一趟洛杉矶去找Escrow,但对方很冷漠地说,这个案子已经close了,与他们无关了。我不仅没有拿回2.5万美金的定金,反而还交了1000多美金的律师费,非常失望。 ”

“银行经纪人让我受了一次气还不够,Escrow公司让我又受了一次气,我是各种被折腾。”



阿梅对记者感叹道:“这事跟你说起来是三言两语,但只有经历过的买房人才知道,真是每天都备受煎熬,买房那阵子我即将生小孩,本来身体就不好,心情受了打击更糟。我一个人来美国,身边都没有可以商量的人,也不敢跟家里老人说,就这样跟无头苍蝇一样抓狂,差点儿重度抑郁。”

“那段时间,我经常哭,2万多美金对我这样的人不是小数字,你别看现在都过了3年了,但一提起这事我还是很想哭,每次经过Chino Hills那边都要绕道走,一眼都不敢看,那真是我的伤心地。”

如今,阿梅依然表示,如果能找到善良可靠的好律师,她还是希望继续打官司讨回公道,将这笔血汗钱要回来。
记者和阿梅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后,发现阿梅的遭遇是很多来美新移民都曾有的遭遇:初来乍到,语言不好,法律不懂,人脉不广,资讯不多。如果运气不好,遇人不淑,就很容易轻则被忽悠被折腾,重则上当受骗,说出来都是各家的一把辛酸泪。但往往受害者愿意勇敢曝光时,还被要求“完美受害者”人设的吃瓜群众一顿讽刺,简直就是在伤口上撒盐,所以希望广大网友多一些怜悯心。

最后,如果有愿意帮助阿梅的好心读者或专业人士,请与本网记者Grace联系: Graceyu@chineseinla.com。